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辛芷蕾一影封后的《日褂中天》,藏着多少经典广东美学?



凭借在电影《日掛中天》中对“美云”一角的细腻诠释,39岁的中国内地演员辛芷蕾,斩获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一夜之间,全网都在为辛芷蕾的“步履不停终抵繁星”沸腾。而随着讨论升温,这部影片的岭南基因”也逐渐清晰。

影片名日掛中天,来自粤剧《紫钗记》唱词“日掛中天格外红,月缺终须有弥缝”,原戏里唱的是岭南儿女在时代风浪里的坚守,也是人生旅途的磨难与和解。如今这部同名电影,以另一种方式将这份“岭南韧劲”带向了威尼斯。


图/电影《日掛中天》剧照


图/电影《日掛中天》剧照

电影《日掛中天》里有许多岭南人文元素,

如充满潮湿味道的广东老街巷,典型的广东社区公园等。


它全程扎根广州及周边的韶关、东莞、江门等地取景,但不是简单的“地域打卡”——在网传片段中大家能看到,镜头没有刻意对准广州塔的炫目光影,反而把镜头埋进十三行的青石板路、老城区的骑楼廊道、巷弄里甜腻粘糊的小店。电影里的岭南,不是贴在画面上的标签,是揉进叙事骨血的魂,或许正是美云身上那件看着永远也晾不干的棉衬衫,和头顶漏下的那束窄窄的南方阳光,与辛芷蕾骨子里的“不认输”撞个满怀,成就了这个让人过目难忘的角色。


图/微博@辛芷蕾工作室

辛芷蕾获得第8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辛芷蕾在微博上精准写出了广州拍戏日子的感受:“那段时间,广东的天气总是闷闷的,潮潮的。你经常拍着拍着头发和衣服都被汗湿了,每场戏都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力气。”可偏偏是这份“不舒服”,或许让她更理解美云,“并不美丽,也不迷人,和你以前饰演过的角色都不一样,她纠结、复杂,也坚韧。唯有‘坚韧’是你和她的共同点。”

辛芷蕾和美云的“韧”,带出了低调的岭南的“潮”。影片中小人物在夹缝里找光的劲,也让我们在这些岭南背景里留意到了另一种“星光”,一种从湿热气候里坚韧成长出的独特品格,一种在骑楼下低调隐忍,顽强推动命运的岭南力量。


骑楼下,藏着典型的岭南美学。 摄影/吴学文


解码岭南之魂

从《日掛中天》取景地广州十三行开始

辛芷蕾获奖的角色,是一位被生活磋磨的南方服装店老板娘“美云”,一个裹挟在爱恨纠葛里的普通人。因此电影重要取景地之一,是广州著名服装批发地,十三行。

电影内外,十三行都是一个魔幻得像虚构的场景,你未必能偶遇辛芷蕾,但转头就能撞见一个个“美云”——或许是档口前算账的年轻姑娘,或许是一身娴熟扛着服装包快步走过的大姐。





十三行的劳动者们。

摄影/Min铭皓

“十三行”,不只是广州老城区里一个“听起来有历史”的地名,而是真正有史可查的,让无数南来北往商贸客走向的商业集散地。或许不是重要的景点,但这里确实是很多广州寻梦者的起点。

十三行的崛起,始于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关停沿海其他海关,只留广州海关“一口通商”——这道看似偶然的决策,让广州一夜之间成了中外贸易的“独苗”,也让十三行从普通商埠,跃成了全球商船争相停靠的“黄金码头”。


粤海关旧址,见证了广州近代商贸崛起。 摄影/静言


据《粤海关志》,1790年,广州关税便突破180万两,占了清政府全年关税的四成。来自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商船装着毛纺品、钟表、香料,卸下后又塞满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十三行曾几何时,就是一个巨大的“世界货仓”,把东方的细腻与西方的需求,拧成了当年最活跃的贸易链。

可以猜想电影画面里的十三行,蒙着一层令人烦躁的湿热,可能也不乏女主行色匆匆的身影。如今十三行的商贸大楼建筑并没有什么精美的可圈点之处,但它依旧是无数南方小商贸的起点,一个普通人接纳世界的门。


图/视觉中国

因商贸得利,今日的十三行周边广大地域依旧繁华。


历史书上聊起十三行,总爱提“富可敌国”的行商,但撑起这座贸易大厦的,其实是无数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岭南普通人。广州人会说人生的成功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十三行的门前,至古到今这句话都能看到具象的画面:

茶叶巨贾于时代风云中,在广州十三行借茶叶贸易纵横驰骋,赚得富可敌国的财富;牙雕工匠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刻出西洋贵族钟爱的卷草纹饰;广彩画师以景德镇白瓷为胎,勾勒出“中国花鸟缀欧洲鎏金”的东西交融之风;而那些辛勤如蚁的搬运工,在岭南闷湿如蒸的盛夏里,赤膊扛起百斤货箱,自码头至商行,漫漫长日、一代又一代,一步一印,踩出这条湿滑而又沉重的足迹。




摄影/动脉影 图/视觉中国

上: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的清代玻璃彩绘油画,

当时作为奢侈品出口欧洲。

下: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藏牙雕广扇。

更多十三行门前行色匆匆的无名者,没有行商的财富,也没有史书的记载,却用指尖技艺、肩头力气、不服输的傲气,构成了一个复杂多元的岭南,才让十三行的商船一趟趟满仓出发,让“中国货”成了当年欧洲市场的稀罕物。他们的故事没有英雄叙事,是广州商贸崛起下的无数真实画面,他们有所期望,努力以买卖为生,经历欺骗失败,顺着时代大流成功和后退,最后却用无法想象的勇气和坚韧,让这一幕幕潮湿骑楼建筑和气候的画面,成为了难以磨灭的时代大戏一部分。


摄影/张贤炜

骑楼是广州城区常见的建筑,

楼下廊道可用于商贸,也是生活空间。



如今的十三行路,已不是当年的“外贸港”,成了广州最大的服装批发中心。每天天不亮,这里就热闹起来:搬运工扛着比人还高的服装包,在巷弄里穿梭,喊着“借过”;档口的老板用粤语和普通话切换着谈生意,计算器按得飞快;货车一辆接一辆,把打包好的衣服发往全国,甚至海外。

站在这里,你会觉得时光好像没走太远——当年的搬运工扛的是瓷器茶叶,现在扛的是服装包;当年的行商谈的是“船期”,现在的老板聊的是“物流”;不管是三百年前还是现在,岭南人都知道,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靠指尖的活、肩头的力、心里的韧,一点一点拼出来的。


十三行从事服装行业的人群。 图/视觉中国


-02-
湿热的广州城

如何成为电影里小人物的精神家园?

除了时代洪流下反复无常的艰辛,辛芷蕾和“美云”还需要对抗的另一种无形敌人:广州的湿热。

然而这种让人躁动不安,难以喘气的环境里,一代代广州人开始有了对抗湿热、安放日子的智慧结晶,无论电影或真实城市场景,广州城内的建筑都藏着一种耐看,一种在湿热中孕育的“隐忍中寻安稳,烟火里见韧性”的哲学。


骑楼下可避风雨,可避烈阳, 体现了岭南特色建筑智慧。 摄影/卢文


岭南的城市难以简单用一两个词概括,但在“既守烟火,又拥繁华”的市井褶皱中,能清楚区分出着不是一座能被轻易复制的城市。如同西关骑楼下湿热氤氲的街巷深处,藏着岭南人绝地求生的倔强与生机——如石缝中钻出的野花,蓬勃而坦然。

老城区连排的骑楼廊下,紧邻车流不息的商业大道。服装店、皮具城的霓虹招牌映着百年雕花的暗影,清晨送货车临街暂泊,店员麻利地卸着货,粤语吆喝与汽车鸣笛交织回响。一边是旧建筑的沉静沧桑,一边是省城商业的奔腾喧嚷。


上下九步行街是广州重要的商业中心。 摄影/陈冲


正是这“老”与“新”的无缝交融,构成了广州独有的城市肌理:它既留存着先人应对自然的建筑智慧,又在商业流动中始终托举着热气腾腾的人间日常,练就了广州人“顶硬上”的务实与耐受力。

如同电影画面,广州的“湿热”是立体丰富,是多样的。中央公园的榕树在湿热风中层叠,人们习惯于在绿荫下对坐、乘凉、闲聊,或只是静静相依,这些静谧的片刻,如同榕树的气根,看似微弱,却彼此交织,自公园至街巷,悄然孕育着推动这座城市不断向前的、深沉而坚韧的暗流。


番禺老街悠闲沉静的人群。 摄影/黄欣仪


东山口的红砖老别墅静立街旁,空气里的湿润,和小店里咖啡香和陈年别墅味道交叠,笑容灿烂的年轻女孩与复古建筑碰撞出彩色风景。湿热让一切变得柔和,妥善接住碰撞里的迷茫与憧憬。


东山口的时尚咖啡馆 摄影/卢文


五羊新城的街巷,岗顶的杂货店,五湖四海的老板摇着一口不标准的粤普,满头大汗但又淡定小心问“近排边度发达”(最近哪里赚钱)?晓园新村的邻里互助、淘金的潮流活力、晓港的绿意盎然,都藏着广州的不同侧面,共同拼凑出广州生活的完整长卷。

巷子里也是漫长的湿热,但人们却在此中种下漫长的温情,让平凡日子有了可触的温度。这种在潮热中依然蓬勃的市井生机,正是广州韧性最生动的体现。这座城市兼容并蓄:有商业繁华,也有区域独特气质;有湿热里的隐忍,更有烟火中的热爱。正是这些从湿热中走出来的真实人情,让“广州生活”成为扎实质地的存在。






广州老巷子里的人间烟火 摄影/刘开友


电影里的广东风骨

是心中仍有一团炙热火焰的你!

这部电影的镜头,也不限于广州,而是与闯荡四方的南方人一起,掠过江门碉楼的西洋穹顶,转向韶关客家围屋的圆形天井,也定格了东莞石龙镇。

岭南的文化画卷从不局限于单一的广府烟火,而是一幅融汇了海洋的开放、山地的坚韧、本土的坚守与远洋开拓的多元图景。这些地点不仅是地理景观的延伸,更是岭南人“心中有火”的精神印证——恰如辛芷蕾所诠释的那种鲜明而炽热的“野心”:敢拼、敢闯、更敢在逆境中向上生长。她身上那种直面渴望、不畏世俗目光的鲜活生命力,一次次唤醒我们对于这片土地千百年来所孕育的务实、敢为与不服输风骨的集体记忆。


东莞石龙,手艺人正在雕刻木屐。 摄影/吴学文


据称为电影取景地的东莞石龙,是曾与广州、佛山、陈村并称“广东四大名镇”的千年古镇,地处东江要津,自古商贾云集、交通便利,广九铁路早期便在此设站,孙中山先生也曾多次踏足并在此推进革命事业。作为影视作品青睐的取景地,不仅见证了华侨远渡重洋的奋斗史,更在改革开放后,吸引了无数中国各地的追梦人前来拼搏创业,成为东莞制造业和商贸精神的一个缩影。


有百年历史的广九铁路石龙南桥, 曾是华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江门的碉楼群作为岭南建筑的独特代表,早已通过多部影视作品深入人心,成为“闯与守”双重文化意象的载体。在《让子弹飞》中,“鹅城”的乱世秩序更凸显出碉楼作为庇护所的象征意义,呼应了历史上侨胞“既走向世界,又扎根故土”的生命历程。


江门开平锦江里碉楼群,风格中西合璧。 摄影/陈彦


一批批岭南人曾乘红头船下南洋,在异乡拼搏谋生,却始终不忘故土。他们赚钱归乡兴建碉楼,既为守护家人,也为留下“不忘本”的印记。这种“敢闯世界又守得住根”的精神,在不少岭南影视作品中皆有回响。譬如《狂飙》中高启强从底层鱼贩到企业家的蜕变,虽路径曲折,却也折射出江门人“不服输、要出头”的炽烈心气——他们都是岭南人“心中有火”的写照。


《狂飙》里高启强故事的许多名场面都在江门拍摄。 图/《狂飙》


据称有在电影里出现的韶关山水与客家围屋,其实同样都能担当岭南文化里“稳与韧”的一面。在广州的繁华、江门的侨韵外,却有着清澈的北江水、层叠的丹霞山,同样默默诉说出广东人强者从不抱怨环境的坚韧。事实上,《长安的荔枝》里来到岭南的李善德,经历同样如此,他顶着湿热天气反复试验,用盐渍、隔水的土方法保住荔枝,来了这片土地的人,似乎就能沾染上“耕山田不认输”的坚韧精神。


图/视觉中国

韶关始兴满堂客家大围,

建筑技艺体现了岭南稳重的人文底色。


广州、江门、韶关、东莞……不管镜头最后落脚何处,来到了岭南大地的人,终将“上火”与“燥热”,《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在湛江的旧巷里挣扎成长,虽有阴暗面,却也藏着岭南孩子“在困境里找光”的炙热——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谁来了,谁都是“心中有一团炙热火焰的你”。

千千万万岭南人,千千万万活在电影里的“美云”,少数被看见的走上舞台的辛芷蕾,都在延续着一团火。也正因为这团火,岭南文化始终在岁月里鲜活,在湿热中顽强生长,泪水打湿了每一份猪脚饭的后来,每个“小人物”的独特人生中,广东必将书写出其他地方不可复制的“炙热史诗”。


广府划龙舟,传承岭南的坚韧精神底色。 摄影/卢文



上一篇:10 部台词极少的悬疑惊悚佳作

下一篇:动视拒绝斯皮尔伯格执导COD电影 外媒分析:怕他惹事!

剧幕迷踪 剧光映画 中国编剧网 6V电影网 猫眼专业版 剧本之家 剧情吧 新剧观察 制片人内参 烹小鲜 阳光电影 剧情百科 新剧观察 剧本之家 电影蜜蜂 谷阿莫 剧本库 剧情库 影视剧本交易网 艺恩数据 电影蜜蜂 毒舌电影 微视影视 快手电影 影视帝国论坛 BT天堂 6V电影网 影视怪蜀黍 镜像娱乐 灯塔专业版 影视帝国论坛 快手电影 A4K影视论坛 电影天堂 编剧帮 网视互联 电影天堂 猫眼电影 电影港论坛 壹剧本 迅雷电影 蓝兔影评 电影FM 电影天堂 快手电影 Sir电影 A4K影视论坛 快手电影 影视飓风 狮子影评 剧情之家 剧本联盟 神工剧情 猫眼电影 巴塞电影 心跳剧情 龙门剧情 豆瓣榜单 娱乐资本论 豆瓣电影 电影天堂 解梦剧情 通城剧情 剧本库 1905电影网 剧情狗 再起剧情 6V电影网 小城剧情 剧情之家 导演帮 猫眼电影 剧情狗 追踪剧情 山麓剧情 高清MP4论坛 剑神影视 冰心剧情 B站影视区 电影天堂 娱乐资本论 虹膜 今日影评 猫眼电影 成名剧情 烹小鲜 豪侠影视 指影 影视工业网 通城剧情 影视大全剧情 中国影视评论网 战歌剧情 武林剧情 大师剧情 飘花电影网 破梦剧情 镜像娱乐 豆瓣电影 解梦剧情 风云剧情 电影最TOP 剧本联盟 水月影评 异童剧情 青春剧情 Sir电影 6V电影网 旋律剧情 艺生剧情 西洲剧情 光影剧情 制片人内参 院线剧情 情缘剧情 七星剧情 IMDb中国 乾坤剧情 电影港论坛 星途剧情 豆瓣电影 飘花电影网 电影蜜蜂 武林剧情 悲鸣剧情 成名剧情 时光网(Mtime) 情缘剧情 豆瓣电影 重铸剧情 星语剧情 恋爱剧情 狮子影评 星客剧情 战舞影视 生财剧情 香客剧情 破空剧情 小兵剧情 IMDb中国 影视剧本交易网 剧情解析网 华语剧本网 剧情百科 深焦DeepFocus 悲鸣剧情 光影剧情 乾坤剧情 剧情库 龙门剧情 光影剧情 壹剧本 迷雾剧情 追踪剧情 神工剧情 解梦剧情 镜像娱乐 医场剧情 破空剧情 网视互联 水月影评 云涌剧情 旅行剧情 Sir电影 旅行剧情 剧情吧 七星剧情 电影界 今日影评 电影首发站 院线剧情 天山剧情 黄历剧情 残影影视 影视怪蜀黍 剧集之家 影视剧本交易网 秘藏剧情 解梦剧情 MP4吧 雷心剧情 剧情迷